2009年3月23日 星期一

很Local的音樂廳廣播

前兩天和家兄到文化中心音樂廳聽低音管演奏會還有管弦樂演出,照例在表演開始前有段提醒聽眾關手機的廣播,只是這段有點台灣國語腔的廣播還加上了:「禁止吸菸、嚼檳榔、喝飲料、吃零食、嚼口香糖......」我很好奇是不是真的有人在音樂廳嚼過檳榔,如果有的話.......

阿ㄅㄟ\,嚼檳榔實在太屌了!

2009年3月17日 星期二

府城之旅

早在約一個月前就和Cookie約好3/7要到Room 335看Finn的表演,而且也計畫要順便到台南好好地玩一玩,好彌補雖在台南生活過三年,卻對它認識甚少的缺憾。

在台南玩得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想來是因為第一天的內容裡有一大部份算是懷舊之旅所致。而第二天給我的感覺有點像是去年四個羅漢腳的紐約行,總覺得走沒幾步路就會遇到值得駐足欣賞的古蹟、建築或是令人垂涎的小吃店。雖然沒有旅行紐約時的雀躍,卻多了一份溫暖;而沒有一定要走完哪些景點的鬆散計畫,不須要趕行程,則可以更悠閒地觀察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墨林二手書、錯開的印象

這回的台南行除了Room 335和府城觀光護照上介紹的景點外,還另外排了一些私房景點──一些二手書店和南一中。許多二手書店都在後火車站出口附近,因此就把二者排在一起,在剛出火車站的時候就先開始繞南一附近的商圈。

墨林二手書店是我第一個抵達的景點,因為裡面很整齊、乾淨、雅緻,是和茉莉一樣會讓人想常去逛逛的二手書店,一般售價比約五折,以二手書店來說,算是較高的售價,不過比茉莉會員價要便宜一點點。因為店裡的感覺很舒服,比茉莉還要寬敞些,而且客數也較少,找起書來比較不會和別人擠在一起,所以我逛得很高興,最後竟然逛了兩個多少時......。

至於南一附近的商圈多為以前求學時常去的路線,因為自畢業後也只有回去過三次,上次回去距今至少已有七年,所以此次特地重遊。而且不知何時南一的校園已經對外開放了,所以也進去閒逛了好一會。不過詳細的介紹我想就免了,一個毫不起眼、沒有特色的地點如果沒有曾經在該地生活的經驗,想必不會有人感興趣。反之,因為是曾經生活的背景,在回頭,那些過去的平凡,都多了一層意義。看到育樂街上的豪華漫畫影片出租店,會想到該地從前是街上最大間的電玩店,而我常去的小漫畫店,如今堆滿了夾娃娃機器;上次口蹄疫大爆發時,還是常去吃豬排飯的自助餐已經易主;當年邊看公牛對爵士的NBA總冠軍賽,邊吃爌肉飯的自助餐;不覺得特別好吃,如今卻已經掛上三十年老店招牌的成大黑輪;200公尺的小操場、容易積水的籃球場、半夜會熱醒人的宿舍、過去班級所在的大樓......等等。每到一個小點,就會想起不曾留下記錄的影像,而其中的小樂趣也就在此──如同嘗試想將兩張相似的正片重疊,終究只能是一組錯開的影像,而新生的鮮明背後有斑駁的顏色。


Room 335 和 重新觸摸音樂的個性

老實說在聽表演前,我是有點疑慮是否能夠好好欣賞的,因為再這天以前,已經有一段時間,我對任何手邊可以找得到的音樂都提不起興趣,最後甚至無法讓自己去做聽音樂這件事。更正確地說,在送達給我以前,每一首曲子都已經被過濾,失去了原有的色彩;每一段音樂都已經被抹上了一層泥沙,即使大致的輪廓仍在,卻因為無法觸摸那些深深淺淺的刻痕,而感受不到任何魅力。這當然不會是音樂的問題,而是我本身的問題。或許是某個潛伏在我身體的東西,又或者是包圍我的外在的某種東西,的惡作劇。不論是何者,事實是我幾乎無法聽任何音樂,即使只是當作從事某項工作時的背景音樂也不行,所有的音樂都讓我感覺不對勁。然而我卻不知道如何才能讓音樂的色彩重新顯現,或者刮除覆蓋其上的,可厭可惡的泥沙。

幸好這樣的疑慮一點都沒有打擾我欣賞這天的演出,大部分的時間我都可以很自然地沈溺在其中,只有少部份的時間,思緒不小心地飄出了Room 335。大約是從去年搬離新店後,開始喜歡聽Finn的歌,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喜歡他寫的歌詞,當然他的歌聲、吉他編曲等也都很不錯,不過最吸引我的部份還是歌詞。雖然從他的部落格名是"不是,文藝青年",卻不禁讓人覺得壓根就是個有想法、抱負的文藝青年啊!表演約有一半的曲目加入了Hide的吉他,讓我更加喜歡這次的表演,即使是伴奏,Hide也都是很用心的在彈,注意到很多的小細節,如音色的表現等,從他彈奏出來的音樂裡,可以感覺他對音樂的態度和對表演要求的細膩程度,叫人不喜歡也難。

而在回到雲林幾天後的現在,隔閡在我和音樂之間的障礙已經慢慢消失,我又可以隨意地聆聽、或者仔細地感受每首歌獨有的觸感和質地。溫暖的、悲傷的、希望的、掙扎的、自由而繃放的、憤怒的、熱情的......衷心地感謝每一位帶給我這些的音樂人。

Room 335在知名的海安路附近,位於康樂街上的Room 335開張至今才5年,是個音場極好的表演場地,聲音很乾淨清晰、平衡感很好,不過經營上似乎有點困難的樣子,希望它可以好好地存活下來。


過敏的Bob Dylan症狀

這天夜裡應該要好好養精蓄銳的,然而不是太乾淨的床褥卻讓我發作的過敏加重,雖然吃了藥,卻還是難以入睡。不知道是夜市的活動太High了,還是過敏的關係,翻來覆去的夜晚把睡眠都被碾成了碎片,而且每次醒來腦中首先總是重複同樣的歌詞──"文藝青年"裡的“Bob Dylan的詩究竟寫給誰,Johnny Marr的指法我下個禮拜就學",每次醒來就是先來個這兩句,雖然我是滿喜歡Finn的歌,不過這樣也實在是太過分了,感覺每次都像是被Bob Dylan給搖醒的一樣,還是說這也是一種過敏的症狀,真是夠了。


能文擅武的孔廟文化區、悠閒的交通觀察

因為前一晚搭公車到Room 335的路上經過台灣學文館,第一眼就被吸引了,所以第二天決定就去逛那附近。逛完孔廟、武德殿後反方向走南門路到延平郡王祠,再走開山街一路往回逛到台灣文學館。一進孔廟就看到一位約莫七旬的老翁教一群小弟弟小妹妹練武術,感覺小妹妹們的年紀要稍長些,各種拳路、兵器也比較精熟。從孔廟另一個「大成坊」的門出去就到了美麗的武德殿,上到武德殿赫然發現許多人在練劍道,原來是台南市劍道協會的練習場地,看了許久,覺得劍道真是項超帥氣的運動,而看小朋友練劍道則是非常之可愛。

台灣文學館的前身是日治時期的台南州廳,和台中市政府(台中州廳)、監察院(台北州廳)同為日本建築師森山松之助的作品。這裡舉辦了許多展覽,想當然都是與文學相關,也有附設的圖書館,和童書閱讀區,寬敞的大廳則可以看到許多學生在自修。有些展覽佈置得相當用心,可惜因為時間的關係,無法一一仔細觀賞。

走出文學館到位於其旁的公車站等公車準備到海安路時,一直在觀察台南的交通狀況。即使是交通,這裡的交通也給人和台北、新竹完全不同的感覺,不曉得是車流量相對小了許多,還是民風的關係,總覺得這裡的人開車和騎車都相當溫和,既不會吝嗇在遇到紅燈時提早減速,也沒有在變綠燈時就急著衝鋒陷陣。回想在台北市騎車時,都覺得路上的騎士個個都抱著要去廝殺的決心狂飆,每個駕駛都有萬夫莫敵的氣勢,尤其在基隆路上等紅綠燈時,每每都可以清楚感覺背後鼓脹的騰騰殺氣。

連在路邊等公車都覺得悠閒,真是喜歡這樣一個擁有緩慢步調的城市。


穿上現代色彩的殘街

想來海安路完全是抱著湊熱鬧的心態,自從知道藍晒圖後,就想來看看。只是這些疤痕上的刺青和所見過的圖片相比,並沒有給我更多的感動,也許因為我只是個過路人,又未曾深入了解其背後的故事的緣故。反倒是和海安路相連的神農街給了我意外的驚喜,街道兩旁是用長滿老人斑的樑柱、外牆上的美麗皺紋和堆放滄桑的閣樓,所組合起來的許多老房子,時間用它的美學所沖蝕出來的作品,自有其迷人之處,一點也不輸給現代藝術的魅力。


未曾走訪的過去

如果還有再次一個人去台南遊玩的衝動,有一個此次來不及走訪的地方,我一定要去看看。那是一條模糊的窄巷,是曾經早出晚歸的小弄,午夜時有淒厲的貓叫、豪雨時霹靂拍啦響的石棉瓦簷。坐落著一間殘破的小屋,附贈潮溼的房間、老舊的廁所浴室。也許我連那只有兩三張老舊藤椅和玻璃桌的陰暗客廳也已經不能夠進入,不過我想浪費些時間並不是太過分的事,在包圍著如懸疑小說裡那種安靜得詭異的氣氛裡,在貓叫聲駭然割裂的天空下,如偵探般走進森然的謎團裡。